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整形美容涨价离谱 3年飙涨3倍

2012-04-04 01:13: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近几年大大小小的整形美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仅武汉美容整形医院发展到160多家,街头“人造美女”越来越多。记者走访发现,近4年整形美容不停涨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整形美容的发展,整形美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整形机构的增加,并没有使整容成本降低。记者走访发现,近4年整形美容不停涨价。究其原因,一般整形耗材成本上涨,也有部分洋品牌耗材利用在华市场优势抬高价格。因此,业界呼吁国产品牌应自立自强,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整形耗材:近4年不停涨价

  2008年,市民李先生腿部不小心遭开水烫伤,留下疤痕。当时,他购买的某国产品牌的一款伤口愈合类产品共花了70多元钱,但是到了2011年时,李先生再看到这款产品时,就涨到了100多元一支,价格四年间涨了40%。

  国产品牌如此,洋品牌涨势更凶猛。据业人士介绍,如今市场上一些流行的治疗疤痕的洋品牌产品,2011年的价格比2008年几乎涨了100%。

  据了解,伤口愈合材料只占美容整形耗材中的一小部分,包括用于面部隆鼻、丰额用的面假体,用于丰胸假体,用于除皱、瘦脸的注射类产品等,其他整形耗材价格也是数次调涨。

  据武汉一家经营了10年美容整形耗材产品的经销商透露,以丰胸用的胸假体为例,2008年时,韩国一款热销的某品牌胸假体,市场零售价在2000元到5000元不等,到了2011年,该品牌市场零售价最低5000元,价位区间涨至8000元-20000元,最高价涨了3倍。国产的也不例,某品牌用于隆鼻丰颊用的面假体,2008年市场零售价在500元到800元不等,2011年涨至2000元左右,平均涨了2倍左右。

  为啥价格涨这么快?经销商告诉记者,一些整形耗材产品近3年平均涨幅达20%,有的产品最高涨一倍。“每次涨价,生产商都会寄来涨价说明书,原因无外乎原材料、人工、营销等成本的上涨,与时下物价的涨价趋势一致。”此外,在美容整形耗材的“升级换代”上,进口产品的创新优势比较突出。“比如以前在胸假体市场,耗材材料以硅胶居多,但现在韩国一些厂商生产的新型膨体聚四氟乙烯等材料面市,新材料价格比传统材料高,消费者花的钱自然也比以前多了。”

  进口品牌:市场占有率超50%

  国产品牌、进口品牌价格上涨频繁,在这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两者之间的激烈竞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国产品牌发展迅速,但相比起步较早的进口品牌,后者的市场优势更大。

  记者走访了武汉部分医疗整形美容医院。在武汉同济医院,进口的美容整形耗材占比达98%。在民营的武汉立美医疗整形美容医院,目前该医院进口品牌整形耗材占比也在80%以上,还有幕莉莎、叶子等其他美容医院,洋品牌产品所占比例也超过了五成。

  为何进口品牌受青睐?武汉同济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专家表示,整形耗材不比其他普通产品,它的品质、安全系数等十分重要,关系着一个人的生命健康。目前,医疗单位所使用的进口品牌,以欧美、韩国等地产品居多,它们一般都有几十年的研发历史,并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和观察,获得美欧药监局的认证,它们的市场优势显而易见。但国产品牌的发展历史只有最近10年,产品在技术和品质上与进口品牌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而且目前国产整形耗材市场鱼目混珠,品质的安全系数不高。

  实际上,不只是作为产品消费终端的一些大型医院倾向选择进口品牌,许多消费者也更青睐价格更高的进口品牌产品,尤其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

  据了解,一般同品类的进口耗材产品要比国产的贵一倍,但是对于很多爱美的高端消费者而言,这部分钱花得起,也愿意花。

  立美医疗整形美容医院主任医师张雅琴这样解释说:“目前而言,美容整形的花费仍然比较高,来整形的也以中高收入群体为主,很多消费者来整形前,都会上网查看用什么产品最好,什么费用最适合自己,他们不会在乎价格,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记者从武汉部分经销商处获得的数据显示,在面假体、胸假体、伤口愈合材料等领域,目前来自韩国、欧美的进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五成,受到高端消费人群的追捧,且市场增速还在逐年提高;国产品牌以其价格优势,对中低端消费人群较有吸引力,也有较大提升空间。

  涨价离谱:洋品牌定价权大

  目前在整形耗材市场上,进口品牌占据绝对优势,这也衍生出一个问题:进口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定价权越来越大,部分品牌涨价有些离谱。

  以整形耗材中的伤口治愈耗材为例,目前武汉市场上来自美国的芭克硅胶软膏等产品占有优势。据了解,该软膏因获得美国药监局认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大号召力。“正因为该产品的生产厂商掌握了较雄厚的科技实力以及渠道优势,于是在中国市场拥有了灵活调整价格的权力。”武汉一位经销商如是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这款软膏产品的价格每支(15克)为600多元,“从2008年至今,这款产品价格调涨了四五次。”虽然经销商对这款产品2008年的价格讳莫如深,但记者从另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内伤口治愈产品生产厂家那里了解到,这款产品2008年时市场零售价只300多元。

  如果说伤口治愈耗材的涨幅,市场尚能接受的话,还有一部分产品的涨幅则颇为离谱。

  记者从武汉一些整形美容医院获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进口耗材产品价格坐上了过山车。比如美国的一款胸假体,去年初的零售价为15000元,但到了去年底,则跃升到了80000元的高位,涨了4倍以上。还有一款隆鼻产品,去年初的零售价为3000元,年底则涨到了10000元,涨幅为230%。“实际上,今年业内进口耗材将集体涨价的风声已经很紧了。”业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说。

  那么,这种涨价是否合理?据这位人士透露,很多产品只是换了一个包装,利用消费者对产品的信息不对称,而忽悠涨价。“反正进口的整形耗材占据了市场优势,国内的一些经销商先是涨一点,见抛出的球市场有人接,便涨得更凶,而进口品牌的厂商见到国产品牌市场这样的情形,也随意涨价,形成了恶性循环。对这种现象,有些医院无所谓,因为最终可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业界呼吁:国产品牌当自立

  目前,武汉整形美容市场有各类医院160余家,市场大饼究竟分量几何,各家说法不一,但许多做耗材的经销商据自己手上的生意规模变化判断:武汉整形美容市场10年至少扩大了100倍。“市场很大,国内整形耗材厂商完全可以做大做强,从市场分一杯羹,减少国内医院对外资品牌的过度依赖。”专家表示。

  专家“国内不少厂商颇为浮躁,整形耗材的研发及品质保障,需要极强责任心和相当技术含量,但目前市场上鱼目混珠,又缺乏监管,导致整个市场颇为混乱。”他表示,国产品牌要自立自强,首先就是要戒除浮躁心态,真正做出好产品,取信于消费者。其次,国产品牌可以多举办公益活动,扩大品牌认知度。第三,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法业者,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据了解,目前已有一些国产品牌,开始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以伤口治愈耗材领域为例,湖南一厂家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专门从欧美引进上千万元的生产设备,生产用于伤口治愈的弹力套以及伤口治愈软膏,价格比一般的进口产品要便宜80%,目前在武汉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汪雨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